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在迈向“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广泛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成为重要工作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巧用“访、纳、融”三字经,如此方能让规划既契合宏观战略、又贴合民众需求,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行动纲领”。
访民意,以“脚踏实地”找准规划的前行航向。民意是规划的“指南针”,唯有精准把握民众的真实想法与诉求,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众身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政策得失、发展需求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应化身“民意访问员”,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实地走访”的多元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民意。线上快速捕捉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线下深入社区、乡村、企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在访问民意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深刻领悟党的方针政策,使规划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反映人民愿望。
纳民声,以“虚怀若谷”激发规划的参与热情。民声是规划的“活力源”,让民众积极发声、畅所欲言,规划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众的声音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积极吸纳民意,就是顺应民心、汇聚民力。步入“十五五”规划编制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加丰富多样。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民声收纳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民众的各种声音。无论是关乎国家发展大计的宏观建议,还是涉及日常生活琐事的微观诉求,都要认真对待、虚心接纳。
融民智,以“博采众长”提升规划的科学水平。民智是规划的“智慧库”,民众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往往能为规划编制提供宝贵的思路与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在本次网络征集意见活动中,群众的建议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金点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民智与规划的“融合文章”,当好“民智转化员”,将民众的智慧转化为规划中的具体举措。同时,要及时向民众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让民众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重视与落实,增强他们对规划编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郭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