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全面梳理调研过程、内容、结果,需要抽丝剥茧查找问题、洞若观火寻找症结、微言大义提出对策。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撰写调研报告时,应“言”实、“言”深、“言”准,立足基层实际指导实践、发挥实效,以实实在在调查研究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更进一步,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调研报告要“言”实,诚心实意、足履实地。调研讲究真实性,内容应实实在在用“事实说话”,要“有一说一”做到就事论事,把握工作要点,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将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得依实记录,既报喜又报忧,既要写出好的一面,也要展现出有待改进的部分。将调研作为发现问题的“关键帧”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意义,就是为了让工作做得更好。写实了的调研报告,不仅让我们自己“明心”,也更能让群众看见我们的真心,相信我们的用心,更能走入群众的心里,与群众联系在一起,获得群众的认可与理解。
调研报告要“言”深,明察秋毫、鞭辟入里。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论证详细,分析透彻,对策精准,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必定既能做到剖析问题“掘地三尺”,也能确保调研成果能“落实到纸上”,避免“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调研。要深入基层一线,“深蹲”厂房工地和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细致入微地收集信息数据和意见建议,全面系统地梳理所收集的资料,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反复推敲思考,不被表象所迷惑,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知其所然也知其所以然”,将调研报告塑造成“拨开云雾见太阳”的利器,让问题全部显现,使其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深度。
调研报告要“言”准,活灵活现、维度全面。调研过程中必定不会原原本本按照计划,调研中会面对很多突发问题,这就需要调研人员不能比着模板、一个模子走到底,要拥有一颗随机应变且细腻的心,将情况写透、写全,杜绝为图应付而只取片面的情况。要以小见大,但不能以片面观全面;更要避免为图省事而过度省略,摒弃“少说少错,多说多错”的心态,在要详略得当、多角度调研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在语言描述、用词用语上不能有任何个人偏颇色彩,以客观为准绳,一丝不苟、全面记录,从多个角度共同尽力还原调研全貌,带领大家客观思考。(傅京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