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曾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体干部更应如此,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好每一个细小的民生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暖心、贴心和放心,真正为民谋幸福,奏好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三曲。
奏好“服务”曲,以心换心集民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理念。拜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如此方能坚定人民群众立场,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所盼所求,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奏好“法治”曲,刚柔并济保民生。广场舞的出现,在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共享单车的推进,在便利出行的同时,也对车辆的管理产生新难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关键在于贴近民情开展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的社会治理工作。正所谓“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治理综合运用柔性调解这一“法宝”,可有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消除了群体性事件隐患。同时,也要握好“量尺”,凭借法律约束、纪律监视、强迫控制等刚性手段对社会泛滥问题做出节制。彰显法治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奏好“革新”曲,大步向前展未来。持续改善民生是一件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有“归零心态”,对待民声民意始终怀有炽热之心,以火一般的热情,不间断向群众尚不满意的地方前进。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深入基层干实事解难事,形成干群关系良性互动。把群众的满意度当做我们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时时记录,时时反馈,时时更新,突破桎梏,进一步,再进一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通晓民情,通晓民情的人,必定亲近人民。我们党不变的宗旨,是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利益,应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谱好一心为民的“三重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侯家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