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要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新时代青年作为“强国一代”的接力者,如何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是他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课题。
一、以理想信念为航标,在精神洗礼中巩固担当之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灯塔,是引领人生航向的核心坐标。回顾百年党史,从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在觉醒年代,到长征中“半条棉被”故事中的红军女战士;从建设时期高喊“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垦荒队员,到改革开放后勇闯特区的追梦青年,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确立人生方向。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在困难挑战前不退缩动摇,真正成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时代栋梁。
二、以吃苦精神磨砺品格,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担当之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畏艰难困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从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干部在山沟沟里摸爬滚打,到航天团队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攻关;从边防战士在雪域高原迎风冒雪,到支教教师在偏远山区默默坚守,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吃苦是成长的“催化剂”,困难是成才的“磨刀石”。正如鲁迅所言:“伟大的成就与辛勤的劳动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吃苦中磨砺意志、在奋斗中提升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成为能够承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以奋斗姿态逐梦前行,在久久为功中凝聚担当之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坚持不懈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格。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躬耕田野,到“敦煌女儿”樊锦诗五十载守护莫高窟;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归国后三十年隐姓埋名,到“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路十八年,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榜样用行动证明: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奋斗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唯有以“跬步千里”的坚持、“滴水穿石”的韧劲,才能在时代征程中留下无悔的青春足迹。
四、以责任意识勇挑重担,在关键时刻彰显担当之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敢于担当是中国青年的精神特质,是面对大是大非时的坚定立场,是面对危机挑战时的挺身而出。从“五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青年先锋,到抗日战争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脊梁,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中国青年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唯有将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才能在“国之所需”中找准“吾之所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青年手中,前方或许还有雪山草地、急流险滩,但也有无限风光、广阔天地。新时代青年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用实际行动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