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思维方法要对头。如果我们只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创新性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采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来看待问题。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从基本点发现问题,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从而察实情。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发现问题,而“察实情”是发现问题的基本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从而找到更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要“见微知著”找问题,善于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事”“棘手事”中抽丝剥茧,发现事关民生的大事情,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以小见大”,在“深研细究”中把准问题、精准开方。要“一题多解”看问题,跳出经验主义框架,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发散解题思路,寻求“最优解”,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反其道而行之。”运用反向思维,从不寻常出找出寻常问题。尝试从与传统思维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机会和可能性。“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真相、分析论证、决断判定的复杂过程,如果一味地遵循事先准备好的“剧本”,按照既定流程,发现已知问题,调查研究结果必然“大而化之”。鼓励成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尝试新的方法和做法,可以激发创新和突破思维定式的能力。突破党员干部的思维定式,采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来看待百姓问题,从而找到更全面、深入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价值,推动基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握点线面相结合,各个条件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训练全局意识,全局意识是指对整个系统或环境的全面认知和理解能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行动。增强全局意识,把握党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党员要具备对国家、社会和党的各项事业的全面了解和认知,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问题,把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党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