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好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三个“关键点”,广调查、深钻研,切实把困扰群众幸福的痛点、经济发展的难点、社会治理的堵点连根拔起,推动调查研究“落地生花”,成为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在统筹谋划上做文章,把准调研“出发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步”,但想要做好调查研究并不容易,“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变成了摆在调查研究案板上的关键命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先思后行、先谋后动,围绕调研目的“精准”规划调研地点、时间、方式,严禁“扎堆式”“作秀式”调研,“靶向发力”制定调研提纲,既注重采用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传统手段,也统筹用好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方式,深入不同群体,听取不同声音,做到真“调”、真“研”,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深挖细究上做文章,把准调研“着力点”。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只有求“深”,才能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进心板凳课堂”、“庭院会”等多种形式,与群众围坐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问冷暖,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听取群众的心声,了解所思所想;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
在查改结合上做文章,把准调研“落脚点”。调查研究,顾名思义,既要调查,又要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调研中发现和收集的问题,认真进行系统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定人定责,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能够短期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真正做到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实现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的,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