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深入学习贯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蕴,要在坚守“三心”上下功夫。
着眼历史方位,坚定党的领导“主心骨”。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关系,既有“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生动范本,也有“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感人故事,还有“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深厚情感。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把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国是”。这就需要我们把准党的领导“定盘星”,坚定党的领导“主心骨”,守住党的领导“压舱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呼应百年变局,凝聚文化认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这是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各族群众的心灵深处,凝聚各族群众“向心力”,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回答时代之问,绘就枝叶关情“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回答并解决时代之问的创新成果。民族工作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进民生福祉,实施重大政策关注民生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团结线,加快重大工程铺就幸福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委组织部 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