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大致相当于4个美国(3.32亿)的人口。面对超大人口规模的现实,学者高帆指出在《人民论坛》指出超大人口规模意味着国内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回应这种差距是具有挑战性的,还意味着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能够提供的经验是有限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从贫穷落后到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小康社会。人口规模巨大,决定我国现代化问题必须高度独立,必须走自己的路。人口多,吃饭、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压力大。
“民以食为天”。为应对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政府不单单指望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而是把国内农业的持续发展放首位。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压舱石”作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精神从聚焦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聚焦产业融合、聚焦乡村发展入手,用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粮价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因此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从人民生活的难处入手,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得到改善。关于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科教兴国”的政策,截止至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文盲率为2.67%,同比人口和经济与中国最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的文盲率为印度(10%)、巴西(7%)、俄罗斯(0.6%)。关于医疗,从新中国成立初,全国医院仅2805家且基本在城镇,到21年末,增加到3.65万家医院遍布全国。关于住房,面对高房价、高利息,政府实行首套优惠,限购等手段,调控高房价,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中国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的成果惠及更多人,让更多人收获知识,让更多人得到健康,让更多人安居乐业。
中国政府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丰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在打造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稳稳托举人民的幸福,克服“人口规模巨大”之难,发挥“人口规模巨大”之长。(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王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