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以“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2-14 14:02:53 | 来源: 中廉在线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开宗明义:“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从步履蹒跚的被动现代化步入到百年变局下大放异彩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更加光明、开阔的大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开局之年,锚定党的二十大关键节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信念如磐,增强党的“领导力”,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当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党带领人民群众迈过一道道沟坎。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矢志不渝地跟党走”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坚持实践探索,增强实干“行动力”,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既要有根本遵循,又要有本国特色,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规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是党和人民“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前进,走过弯路、经过风雨、历过磨难,拿出乘势而上勇向前的拼劲,激扬敢为善为勇斗争的干劲,才在崎岖坎坷的历史长河中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明“向心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继承和发扬“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理想信念、“天人合一”生态理念、“革故鼎新”发展理念、“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赓续文化血脉,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根固元。(浙江省仙居县福应街道选调生 卢梦瑶)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