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武林一般,二十四岁的我初来乍到便入“江湖”。为了练好本领,我拜师学艺,通过学沟通、学经验、学服务,和乡土师傅们一道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疫情防控宣传、产业发展摸底等任务接踵而来,乌老师便是我初入基层的第一位师傅。因地理因素,我所在的嘎查牧民间住所相隔较远,如何将防控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牧民成为考验我初入嘎查的第一关。因为路况不熟,乌师傅就充当起教练的角色,一户接一户地带我与牧民认识,每当遇到语言交流障碍时,乌师傅又充当起了翻译官的角色,将蒙语和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帮助我和牧民们沟通,闲暇时还会教我一些常用的蒙语。乌师傅在实践工作中掌握多项技能,让我明白乡镇干部就是“万金油”,不管遇到什么工作都要不断学习、多方面提升个人能力。
下乡调解矛盾、召开牧民会议等,看似简单日常的工作,却是考验乡镇干部的硬扛扛。“赵师傅”是处理信访矛盾的一把好手,他是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对所包嘎查每户牧民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总是可以让牧民心里服气,满意而归,大家开玩笑说:“赵师傅来了,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我时常跟随“赵师傅”式的干部,到基层一线去处理信访矛盾,逐渐明白“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的道理。”我也坚持在学中思、事中看、干中识,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求,力争用实际行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乡镇工作千难万难,与老百姓交朋友就不难。“娜仁师傅”是牧民心中的太阳花。她把牧民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矛盾纠纷等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总是奔波在帮助牧民处理家长理短,大事小情的路上。“娜仁师傅”告诉我,乡镇干部对群众要有感情,要走在一起,打成一片,叫得出名字,帮得上事务,方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勤到牧民家中、到田间地头,仔细查看牧民生产生活的环境,详细了解牧民的生活状况,与牧民交多流,只有做到手勤脚勤嘴巴勤,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群众才会真心实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三位师傅的帮带和实践,让我明白当好一名乡镇干部,要做到“心里装群众、脑中有宏图、手中有方法、脚下接地气”才算合格,只有把平时的工作做实了,我们才能与群众真正融在一起。(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毕克梯嘎查选调生 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