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农村的发展绘制了蓝图还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如今,我国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有部分的乡村在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优化不合理,现代化文化程度低,人民居住环境差,基层凝聚力量不够,造成了人民群众收入难。因此,想要构建新型乡村,首要重点就是实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想要“产业振兴”,就要实现“产业兴旺”。产业振兴是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即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化。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旅游、餐饮服务业,实现三产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前往陕南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那里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金米村的发展恰恰符合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发展的要求。因此,产业振兴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完善现代化农业设施,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乡村发展,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想要“人才振兴”,就要实现“生活富裕”。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现代化乡村带来新技术、新思路、新理念,当前人才振兴主要靠的是新型职业农民。但是目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年轻都向往大城市,不断往城市流动,使得乡村没有了发展的动力,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农村缺少就业创业的环境,很少能提供就业的机会,对年轻人的就业没有吸引力,不能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所以,要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化农村的新型农民,挖掘他们的优点技能,吸引他们积极创业,带动农村农业发展,为基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乡村振兴要“组织振兴”必须实现“治理有效”。“组织振兴”是要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凝聚作用,牢牢巩固住基层组织建设的壁垒,让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基层党建能最大化发挥资源的效用,提高乡村治理的质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优化配置。如果基层组织涣散、懦弱,没有组织力,凝聚力的话,就会造成治理水平的落后,进而导致基层问题的产生。因此,党员同志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增加组织活力。为新型农村的发展带入新篇章。(贵州省三穗县文笔街道 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