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是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对于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被赋予新时代内涵的中国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强国强军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75年前,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成胜利。这是一场经历了14年烽烟洗礼的伟大胜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成胜利,谱写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主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代表者,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新时代下的机遇和重重挑战,必须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把无数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更加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完成胜利,决定这场战争胜负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了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英勇奋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为夺取抗战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实践再次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成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抗击疫情防控斗争,充分体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突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强军,全面加强备战打战工作,决不允许任何外敌侵略欺凌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势力打断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座谈会上所说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和发展权利、破坏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坏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都决不答应!”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更加弘扬伟大的中国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战胜磨难、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在抗战烽火中,自强不息、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得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浴血奋战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烈史诗。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清醒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发展形势,学习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熔铸起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更加汇聚国际国内大局的最大正能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把国内国际形势联系起来,科学统筹,全局谋划,形成了国际国内两条统一战线。实践证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保持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为此,我们要同全世界人民并肩战斗、团结合作,凝聚国际国内的强大力量,携手共克时艰,践行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福建龙岩长汀县直机关工委 包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