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宣布《亮剑》将于9月重播,剧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恰是当下破除“躺平”心态的利器。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闯将”与“尖兵”,若在奋斗黄金期选择“躺平”,既虚掷青春,更贻误发展良机。真正的“亮剑”精神,绝非影视剧中的浪漫想象,而是扎根于理想信念的“想为”、淬炼于斗争实践的“敢为”、升华于本领升级的“善为”,这是破除“躺平”迷雾的利刃,更是扛起时代重任的铁肩。
筑牢“想为”的信仰根基,点燃亮剑的思想引擎。年轻干部需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火炬,淬炼思想之魂,从红色基因中汲取“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坚韧,在革命誓言里感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深扎信仰之根,主动深入基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体悟“人民至上”的千钧分量,将个人奋斗熔铸于强国复兴的伟业;锻造精神铠甲,时刻警惕“糖衣炮弹”,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让清正廉洁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信仰的火炬一旦点燃,“躺平”的暮气便无处遁形,代之以“强国有我”的澎湃担当。
激扬“敢为”的担当锐气,磨亮斗争的精神锋芒。“亮剑”精神的核心,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当前,改革深水区的体制障碍、发展瓶颈中的矛盾淤积、风险挑战前的暗流涌动,无不呼唤年轻干部挺身而出。敢闯“矛盾深水区”,拒绝“避字当头”,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与发展梗阻,以新思路破旧藩篱;敢接“烫手山芋”,在危机时刻冲锋、在失误面前担责,以“我在一线”的锐气化解风险;敢向歪风邪气“出鞘”,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斗争,对侵蚀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果断亮剑,做战士而非绅士。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亮剑就没有突破,这是李云龙式的血性,更是共产党人的基因。
锻造“善为”的过硬本领,淬炼攻坚的实战铁肩。“本领恐慌”是滋生“躺平”的温床。当新知识“保质期”缩短、老经验“失灵”时,唯有将恐慌转化为升级的动能。精研业务,做“行家里手”,政策法规、数字治理、经济规律,皆需如海绵吸水般深学细悟;实践淬火,到“熔炉一线”,主动请缨扎根改革主战场、服务最前沿,在“墩苗”中厚积底气,在“破题”中锤炼铁肩;创新破局,弃“模板思维”,拒绝“三点意见”式套路化应付,以解剖一个案例替代空谈三点要求,让解决实效成为唯一标尺。“善为”的本质,是把“剑锋”磨砺于实践沃土,以“十八般武艺”应对时代大考。
“躺平”是青春的坟墓,亮剑是征程的号角。年轻干部的每一次“想为”,都在筑牢信仰的灯塔;每一次“敢为”,都在劈开前路的荆棘;每一次“善为”,都在锻造扛鼎的臂膀。当“三为”凝聚成向“躺平”亮剑的磅礴之力,新时代的答卷上,必将写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悔担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历史从不眷顾“躺平者”,机遇永远属于“亮剑人”,这利剑所指,是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这锋芒所向,是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冯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