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立德树人都是高度重视的。无论是学生遇见老师主动问候的那声“老师好”、公车上主动让座后的那句“谢谢你”,还是食堂打饭那一排排长长的队伍,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美德即知识”的优良传统。
马加爵、北大才子弑母等案件还历历在目,这些高学历学子违法犯罪案件让我们震惊,也使我们警醒。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好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们深深的意识到在重教书、重智育的同时,育人、德育、指引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正确的路更为重要。
家庭第一课,埋下心灵的真善美种子。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堂,父母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尊老爱幼的父母、相敬如宾的夫妻、相互谦让的子女……一言一行,良好的家风,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强化家庭道德教育,从小在心底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学校常规课,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大课堂,在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品德的锤炼,上好思政课,强化青年学生的品格培育,激发青年求学的初心,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另一方面,也应教导青年学生敢于同不良之风、不正之气作斗争,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引青年学生人生的航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少年强,则中国强。新时代青年人才,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上好思政课,强化家校协作,共同学习共同教育,培育出德才兼备、明辨是非、涵养正气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工业区管委会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