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干部队伍的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公务接待是政务交往的“窗口”,更是映照干部作风的“镜子”。要树牢正确权力观,将纪律红线视为不可触碰的行为准则,紧盯“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问题,彻底破除“打擦边球”的错误思想。要完善监督机制,将全链条监管作为织密制度笼子的关键抓手,运用大数据比对、跨部门协同等手段对“阴阳菜单”“拆分账单”等隐性变异问题精准执纪。要坚持标本兼治,以刚性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双管齐下,既扎紧公务接待标准的“铁篱笆”,又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让公务接待卸下华丽“美颜”,回归质朴“素颜”,重塑“清清爽爽”的政务交往新风尚。
权力绝非个人的私有领地,而是沉甸甸的责任载体。公权力姓“公”而绝不姓“私”,它绝不能沦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卑劣工具。党员干部必须筑牢理想信念的坚固根基,将“权为民所赋”的深刻认知,切实转化为“权为民所用”的自觉行动,从思想根源上彻底破除“特权迷思”。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全程“留痕”,以高度的透明化和严格的规范化,有效防止公权私用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将权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动能,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一线工作,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以务实担当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公权力的本质与内涵。
“圈子”不是“保险箱”,而是腐败的“温床”。中国共产党内决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要从严从深从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圈子文化”动真碰硬“揭底子”。深挖思想根源,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上破除“人身依附”“利益同盟”的错误认知;强化监督执纪,对拉帮结派行为“露头就打”,让权力运行全程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弘扬清风正气,对政治生态“激浊扬清”,挤压“圈子文化”生存空间,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孙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