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考核作为盘点一年工作成果的方法,对促进任务落实、进行总结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地方年终考核,项目越列越多,要求越提越杂,声势越来越大,时间越拖越久。导致基层干部下足苦功“恶补”考核材料、“美化”检查台账,更甚者“找关系”“求关照”,不仅造成考核结果失真,还会加重基层负担。因此,年终考核必须树立正确导向,让年终考核回归本真。
树立正确的考核价值观。工作应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作为评价工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考核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年终考核是一项自上而下、上下两级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上级考核部门要树立正确的考核观,应当着重看“绩”而非“迹”,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统筹规范,坚持以严肃的纪律、过硬的作风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压实考核责任,真正以推进情况检验工作实效、以落实成效检验工作实绩。被考核单位也要树立正确的考核价值观,从日常基础工作做起,将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才能在考核中把握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考核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各级考核部门要紧盯目标任务和职能职责,通过看、听、问、走等方式,多到项目现场、实地一线了解掌握情况,将“迹”作为“绩”的佐证和辅助,了解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考核部门要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让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来。
注重实效,切实为年终考核减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考核部门要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和实效,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有关规定,注重完善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制度规范,重点看工作成效是否显著、实绩是否突出,真正以推进情况检验工作实效、以落实成效检验工作实绩。坚决防止“以材料论英雄”,把材料当作考核的“重头戏”,从材料堆里打考核分现象。要减少台账比重,注重实效业绩,用实绩说话,用实干考量,把年终考核成绩与日常工作推进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实现工作落实与考核齐头并进,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