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作为“毕生课题”,丰富理论“粮食仓”、下足调研“真功夫”、拧紧整改“安全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扑下身子、甩开步子,以高水平的主题教育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前端蓄力“长知识”,把握“理论学习”立足点,学深悟透“以致用”。带着理论去调研,奔着问题学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思想是本,缺失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而信念来自常思常学常悟,我们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掸思想之尘、常驱懒惰之虫,为“知识粮仓”充能,时刻保持“满课状态”。厚积者方能远发,蓄硕者方能用充,理论学习要“扎下去”,不能泛泛而学、学用分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真学实学、常抓不懈,谨防“这个我不需要”“这个我不喜欢”等错误思想,发扬“钻”和“挤”的精神,“钻”进书本寻方法、找轨迹,“挤”出时间多学习、多读书,在砥志研思中筑牢根基、精益求精,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中端发力“找问题”,把握“调查研究”切入点,大兴调研“识破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基层一线满是“矛盾窝”“问题库”,真找问题才能找到真问题,有些干部开展调研“蜻蜓点水”,脱离实际、浮于表面,与群众高谈阔论、泛泛而谈,抱着“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自欺欺人。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盼,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踏踏实实深入基层、真真正正查找问题,问一问群众所思所想、聊一聊群众的所忧所虑,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当“好好先生”,为了“华而不实”调研报告违背初心,相反我们要敢于做挑毛病的“问题先生”,掀开“遮羞布”、看透“真面目”,勤坐“小板凳”、倾听“家里话”,真正做到把问题“打包”带走,以“成果清单”回馈群众。
末端用力“促成效”,把握“检视整改”关键点,动真碰硬“见分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找问题,而检视整改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将两者“串联”起来,让调查研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执好“实干”之笔,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章”。不为则不为,若为则尽之。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发扬“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认真精神,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讨论,制定问题整改清单,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能改的问题立马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责任分工、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持续跟进、盯牢过程,确保问题整改清仓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深挖问题根源之所在,从根本上把“细菌”剔除、把“病毒”赶走,扫除一切形式主义的“假把式”“花架子”,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 葛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