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二十大以来,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携着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果,我们满载迈向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新征程。第二批主题教育地区部门单位应充分吸取第一批次单位部门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为书写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新篇章备好“文具”。
以思想教育为“笔”,拿稳主题教育的核心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信仰的塑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价值观对于民族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精神上的钙”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习必须融入日常,主题教育要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知其言、更知其意,不断把“理论山上”的精神富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践武器。
以问题导向为“尺”,量好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批主题教育重点在基层,要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更要求真务实,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取得的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立足本职岗位,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基层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工作“堵点”,抓准发展“痛点”,解决业务“难点”,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以制度建设为“刀”,削出主题教育的坚实框架。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参加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在进行主题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分级分层分类施策。要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因地制宜设计一些符合基层实际的教育制度,既接“地气”,又丰富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主动参与主题教育热情,确保主题教育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要健全对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开展和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建立严明的问责机制,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石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