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拓进取到新时代以来的砥砺奋进,每一段历程都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更需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建党精神、践行八项规定精神,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回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筑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信仰之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怀揣“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在枪林弹雨中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从李大钊、瞿秋白等革命先烈“铁肩担道义”的慷慨赴死,到红军长征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拼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能丢,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不能忘。我们要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以绝对忠诚守护好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铭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之风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改天换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红旗渠的凿山开路……无数共产党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体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精神。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更要铭记并传承这种实干之风。我们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思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扎根基层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乡村振兴、项目攻坚、民生保障等岗位上苦干实干。要像老一辈建设者那样,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挑战不畏惧,在实干中践行初心,在担当使命中展现作为,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续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三、践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进取之志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非凡勇气,毅然冲破思想的重重禁锢。凭借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笃定坚守,党引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共产党人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韧执着,绘就了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更要秉持这种进取之志。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打破路径依赖,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在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大胆探索实践。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发展难题,激发社会活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奋进新时代以来: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之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应对风险挑战,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专项整治、集中教育、建章立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在净化政治生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带动民风社风向上向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核心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抗洪救灾、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等工作中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精神血脉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既是党的精神谱系的传承者,更是党的事业的践行者。唯有将建党精神融入血脉、将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在历史传承中汲取力量,在时代实践中担当作为,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吴可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