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更是对广大干部的殷切嘱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交织激荡,青年干部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唯有以 “打铁必须自身硬” 的自觉砥砺品格、锤炼本领,方能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善作善成,真正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
信念坚定是精神之钙。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到延安窑洞的灯光,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百年党史中,正是无数共产党人怀揣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从“刑场慷慨就义”的瞿秋白到“用生命践行誓言”的焦裕禄,从“把一切献给党”的雷锋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一代代优秀党员干部用一生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今天的青年干部虽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乡村振兴的田野、基层治理的一线、技术攻坚的前沿,同样需要以信念为灯,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在核心技术领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在国家主权领域,寸土不让、英勇斗争;在乡村振兴领域,赤城热爱,实干担当;在基层治理领域,倾听民声,解决民情。
为民服务是价值坐标。“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皆如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正是因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到“解决群众困难是最大的事”的廖俊波,从“为群众开通天渠”的黄大发,到“带领独龙全族脱贫”的高德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青年干部来自人民,更要扎根人民。要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解决群众的“大事”,也要办好群众的“小情”。
勤政务实是行动准则。“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伟大成就始于实干。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痛点,“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山区数十年为女孩们点亮希望;面对医疗下乡的堵点,乡村医生贺星龙骑着摩托车走遍方圆百十里地,让村民小病不出村;面对就业难题,各路“电商书记” 手把手教村民开网店,让土特产变成 “网红货”。青年干部要培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共情能力,做具体而实际的小事,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多一份耐心调解,在落实惠民政策时多一次上门宣讲,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多一次创新尝试,在面对急难愁盼时多一点主动担当。
敢于担当是时代呼唤。“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敢于担当就是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排雷英雄杜富国“你退后,我先来”到村干部刘名芳教科书式避险“马上转移群众”。作为新时代干部,我们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境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崔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