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湖星火穿越百年风雨,建党精神照耀复兴征程。在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青年干部作为“事业的生力军、时代的弄潮儿”,肩负着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时代答卷的历史重任。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尘封的史册注脚,而是躬身实践的鲜活指南。唯有将其融入血脉、铸入筋骨、化为行动,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把稳信仰之舵、于民生冷暖间厚植公仆之情、在革故鼎新中砥砺担当之刃,真正让精神火炬在实干中焕发时代光芒。
以“真理之炬”熔铸政治灵魂,在思想淬炼中校准“忠诚坐标”。伟大建党精神首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暗流涌动与价值多元的复杂挑战,青年干部尤需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在深学精进中破认知壁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枕边书”,透过“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把握治国理政的“大逻辑”,通过“职能职责对标研讨”“岗位风险排查防控”等机制,推动理论武装从“知识层”向“方法论”跃迁。在对标检视中固精神根基,以“四个意识”为标尺,“两个维护”为试金石,常态化开展“政治体检”,清除“伪忠诚”“亚忠诚”的思想杂质,确保信仰罗盘始终指向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当真理之光穿透书斋、照亮实践,政治忠诚便从抽象信条升华为“知行合一”的生命自觉,铸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钢铁脊梁。
以“初心之犁”深耕为民沃土,在实践锻造中厚植“公仆本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誓言,昭示着共产党人最深沉的价值追求。青年干部践行建党精神,核心在于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融入为民服务的毛细血管。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运用大数据识别政策落地的“中梗阻”,变“多门跑断腿”为“一网高效办”;推行“民呼我为”机制,让田间地头的“土专家”、车间工坊的“老把式”成为决策智囊,使政策供给精准对接民生温度。要聚焦“一老一小”、医疗教育等民生洼地,构建“普惠性+兜底性”保障网络。以“铁算盘”精神守护群众“养老钱”,以“春风化雨”的温情化解基层矛盾,在法理与温情的平衡中诠释“人民至上”的厚度。初心的分量,要用群众的获得感称量。当青年干部的脚印留在田埂上、汗水滴在车间里,“为人民服务”便从政治宣言升维为可触可感的幸福温度。
以“革新之刃”劈斩时代荆棘,在斗争磨砺中淬炼“担当硬核”。“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钢铁意志,在新时代集中体现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与“敢为人先”的开拓锐气。要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全程监督机制,运用大数据对苗头性问题早预警、早纠偏;构建基金安全“人防+技防+制防”体系,以敬畏之心守好民生钱袋,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替代“寅吃卯粮”的短视思维,主动奔赴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应急处突等“矛盾窝”“风暴眼”,在破解“卡脖子”难题、打通基层治理“末梢堵塞”中锻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核本领。清廉是担当的底气,创新是实干的锋芒。唯有以“革故鼎新”的锐气破除路径依赖,以“事不避难”的胆气直面风险挑战,伟大建党精神方能在攻坚一线绽放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