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食品卫生 > 正文

“三个落实”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022-06-16 11:13:12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推进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既要靠先进的技术,也要靠广大农民。

落实“藏粮于技”,助推科教兴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以来,粮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务”。古代带兵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近14亿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要高度重视,在吃饭的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中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化农业是“永恒课题”。这使得科学技术的作用就突显了出来,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实行科技助农,运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科学技术融入贯通到粮食安全中。

落实“藏粮于地”,坚守耕地红线。“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我国14亿人口,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土地成为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怠慢”。目前,我国粮食产需仅维持平衡,耕地总体质量差、退化严重、资源贫乏,特别疫情带来的影响更敲响了警钟,面对复杂动荡的国籍形式,我们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既要狠抓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也要时刻紧绷节约粮食这根弦。广大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带领“乡亲们”科学的耕种,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带到田间地头。粮食安全的根本是耕地,守住耕地红线,保护耕地,推行土地改革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有序推动土地流转。

落实“藏粮于民”,培养新型农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民与粮食是密不可分的,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要保障农民本身。目前,我国农民老龄化严重,农民劳动力转移城市,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党和政府本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跑跑腿”“出出汗”送技术下乡。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农民职业化发展,让农民评聘职称给农民足够的动力,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土地“有搞头”,生活“有奔头”,农民“有赚头”。

“仓廪足,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严守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宏伟蓝图”。(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委组织部 李星儒)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