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如火如荼开展学习教育,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渐入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在即。在这“起承转合”的关键节点,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确保主题教育实现全覆盖、零死角,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坚决防止理论学习“浮光掠影”、调查研究“浅尝辄止”、检视整改“拖泥带水”,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理论学习要往“实”处推进,力求落实有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开展,部分党员干部把主题教育学习当成“软指标”,抱有“慢慢来”的懈怠态度,最后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问题,殊不知理论学习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第一步”,“软指标”上也要下“硬功夫”。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党员干部抓住这次主题教育契机,除了多学习了解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外,还应瞄准工作需要,多开展和抓好补差性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钻什么”的原则,拿出“孜孜不倦”的学习状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8种指定教材作为案头卷、枕边书,把“学懂”当作基础,将“弄通”作为关键,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提质增效。
调查研究要向“精”处施策,力求科学精准,切莫“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点多面广,基层单位多、行业差别大,党员情况千差万别,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锅煮”“一刀切”,如若一味找共性照葫芦画瓢,难免与初心背道而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不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看清“基层样貌”、闻得“基层声音”、摸透“基层顽疾”,才能谨防调研“走偏错位”。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大胆创新,精准施策,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笃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解决问题、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成效的“催化剂”。
检视整改要从“细”处着手,力求深入具体,切莫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开展主题教育,触及思想、触动灵魂、检视查摆是“前奏曲”,锤炼党性、整改问题、推动发展才是“重头戏”。开展主题教育需要从高处着眼,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沉下心去,抓细节抓具体抓深入,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不折不扣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落实到位。要注重过程纠偏,针对主题教育中漏出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对短期能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长期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要着眼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着力以“点的突破”带动整体质效“面的提升”,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群众笑脸”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委组织部 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