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练好调查研究各项基本功,在“预”上谋划部署,在“实”上吃透摸准,在“效”上聚焦靶向,切勿“临阵磨枪”“纸上谈兵”“临时抱佛脚”,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向实。
“预”上谋划部署,在调查中寻找破解矛盾的“金钥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矛盾千变万化,要想做好调查研究,没有充足的前期准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调研之初,要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就要带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后院,脚沾泥土才能获得“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要精准把控调研方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预先考量,避免“一锅炖”式调查研究和“和稀泥”式问题解决。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练就“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
“实”上吃透摸准,在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良药方”。最鲜活的情况来源于基层,最真实的数据来源于一线,离开基层一线调研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带着解民忧、纾民困的情怀开展调研,才能了解群众真实想法,找准症结所在,有效规避“调研分离、无病呻吟”。党员干部要积极走一线、访民情,常走田间泥巴路,常坐农家小板凳,摒弃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只有拿脚探路,用心记录,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才能做到懂民意、晓民情、汇民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效”上聚焦靶向,在政策落实和成果转化上下“狠功夫”。调查研究搞得好与坏,最终要看能否解决真问题、提供真服务、呈现真质效。党员干部作为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的“答卷人”,要避免“调”而不“研”,“研”而不实,善于紧盯重点、抓住关键,坚持听真话、察实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瞄准真问题、下足真功夫、找到真办法,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使调查研究作用发挥到最大值,达到“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的效果,坚持靶向治疗、对症下药,真正找到破解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确保最重要、最管用的调研成果“掷地有声”“开花结果”,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李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