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指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和体谅他人的一种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服务群众、解难题,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天职和使命。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就必须增强同理心,确保各项工作顺应群众意愿、照顾群众需要,充分理解群众诉求,以人为本施政,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压茬下田,倾听群众心声
基层工作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就必须先了解群众的心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经常性开展“村(居)进党支部”“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关心的事、困难和建议,摸清家底、排除障碍。要坚持“一调研,两分析”,深入调查研究,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摸底排查,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设身处地,用心用情办实事
基层工作要在实际行动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各项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党员干部要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努力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创新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需要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采取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办法,让党组织服务群众更加贴近、高效,探索建立常态化沟通群众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合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方式,精准提供公共服务;要创新评价机制,以解决民生难点为导向,推动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关心、党员服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树立同理心,服务好群众,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是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和践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不断增强同理心,与人民心心相印、与民众同甘共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胡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