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即将拉开序幕。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加强理论武装,发扬好学乐学善学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心、入脑。
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好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理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唯有端正好学的态度,激发好学的热情,方能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达到“望尽天涯路”的境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眼。基层党员干部日常事务繁杂,若仅局限在各自业务工作之中,放松对理论学习的要求,难免陷入一叶障目的境地,“望不尽天涯路”。为此,基层党员干部更要在主题教育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坚持主动学习,挤出时间静下心,逐字逐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中,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幅幅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尽收眼底,朝着蓝图砥砺前行。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乐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待理论学习充满兴趣,即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仍觉内心充盈,才能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现实工作中,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习惯于应付了事,学而不思,归根到底是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广大基层干部要向革命先辈陈望道学习,保持对真理知识的兴趣,葆有提升理论素养的渴望,并将这种强烈意识转化为孜孜不倦学习、时刻追求进步的动力。从“我要学”出发,带着“为何而学”的思考,保持常学常新的良好学习状态,持之以恒学习,满怀热爱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真正品尝真理的“甘甜”。
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善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理论学习除了主动的意识和热爱的状态,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带着问题和思考,有针对性地掌握某一工作领域的方针、政策和精神,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练就真本领。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思维,用好主题教育指定教材,广泛涉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知识,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不断丰富理论体系和知识架构,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霍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