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也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选调生,在驻村期间更要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深入基层实际,奏好调查研究的“三部曲”。
开头定下调查研究的“内容曲”。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曾提到过自己长期在地方工作,很深的感受就是,“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出发,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更不能出现“打卡式”、“作秀式”、“蜻蜓点水式”调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调研,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会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直面问题,真实聚焦到百姓的所愁所盼,关注到基层的所难所急,找好调研的重点内容和切入口,带着对乡村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贯彻落实的问题出发,聚焦到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上,真正做到有内容有温度的调查研究。
过程奏好调查研究的“方法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南。《工作方案》强调调研必须要深入和系统,只有深入基层、掌握实情、走进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作为年轻的选调生,我们在基层期间,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脚步来丈量土地,在脑海中构建起人民群众的生活,去切身感受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将之前在机关办公室里接触的政策文件转化为其贯彻执行的真实案例和经验。同时我们还要拥有“火眼金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
结尾落实调查研究的“成果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根本目是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须得拿出针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才算完成一场调研,不能出现“调研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这样虎头蛇尾的情况。评价一场调研的质量如何,要看其是否达成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一些调研报告看上去写得文采飞扬,但是都是“假大空”,不具备可操作性,那这场调研就是无效的。最后,我们还要把切实可行的调研建议对策切实转化为基层推动工作的具体实措,只有这样才能奏好调查研究的“成果曲”,做到“掷地有声”。(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聚金村选调生 刘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