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向内发问,向外而行

2023-05-17 17:07:01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使用“问题导向”一词,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质。问题导向就是要通过研究和解决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秉承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带着敢于自我批判、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去认识和化解矛盾。

怀质疑,终身学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我花一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 分钟思考问题本身,然后花5分钟给出解决方案。”好的问题不仅带来一个答案,还会引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未知领域。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对于疑问,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方法和答案,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做到一层一层问,找到真实的问题所在。不断的自我提问是一个向内看,找到自我成长路径的过程,持续扩宽自我认知的边界。值得强调的是,提问是一个终身行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谨慎、律己、律己的心,不被外界所迷惑,理智的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存永志,上下求索。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中写道:“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但是,为了得到答案,对待工作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高度热情及浓厚感情,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现场。”由此可见,身处其中,锚着问题思考,真因和解决方法才会浮出水面。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处不慎,就无法果断做出决定,甚者最后全盘皆输。最主要的原因是全局的被动性,没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事情进行全面分析,没有通盘思考整个项目的脉络,第一时间抓住其中重要的位置。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如何跳出思维迷局?需要采纳最高级的成长方式,多学习、多思考、多输出,积累全局的观念和认知的基础,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巩固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化整为零”,把一些看似复杂的困境简化成具体的小问题。

知敬畏,审慎行事。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观念,那么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思维的“囚徒”。在工作过程中,有些人总觉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遇到事情就不愿去思考,不愿去深入研究。总是把自己过去的经验作为判断标准,可以称为一种素质危机。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如果我们不愿意去深度研究和思考,那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端正工作态度和作风就显得尤为关键,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履职尽责,着长远目标深入思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化解矛盾过程中还要学会界定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和细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紫帽镇政府 卓婉婷)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