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建研究》2023年第5期主题教育专刊刊载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主题教育工作开展始终是以服务人民、有利人民、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就将知民情、查实情、解民忧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将调查研究工作提到了关键点位上。要深刻领悟调查研究在主题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找准改革创新、实地实际、成果运用三个突破口,让调查研究有效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在“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找准“改革创新”突破口,让调查研究以“持续更新”的势头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是在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工的同时为主题教育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推进调查研究主题思路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因势制宜、联系工作实际科学确定调查研究的主体、方向、主题,紧跟经济社会最新发展形势,破除“旧思维”的藩篱,全面聚焦地方人民群众当前关心关注、反响强烈的问题,聚焦阻碍地方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良因子、短板弱项,聚焦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调查研究主题思路更好服务于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入推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结合工作实际,综合运用现场汇报式、基层座谈式、电话访谈式、调查问卷式、实地走访式等传统调研方式,同时有效融合网络问卷调查、电子信箱留言、官网献计专栏等互联网调研方法,深化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通过系列数据汇总、整合、分析,形成科学客观合理的调研成果及优化建议。
在“青鸟殷勤为探看”中找准“实地实际”突破口,让调查研究以“踏实有力”的步伐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主题教育成果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调查研究精准与否、是否属实、效果如何,尤其是情况摸得准不准、实情了解透不透。要下沉一线实地调研,党员干部唯有以感动身受、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扑下身子、沉入一线,亲自查、亲自看、亲自听、亲身走访,才能直观全面掌握情况、了解问题,为民纾困解难,特别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灵活沟通方式上下足功夫,注意严密保护群众个人信息,消除群众后顾之忧。要结合工作联系实际,将工作问题放在实际情况中思考、调查、研究、解决,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内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等,要提前摸清实际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实际情况“查”出来,同时立足基层社情、村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大调研、大讨论,把好思路、好方法“研”出来,增加工作措施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
在“安得广厦千万间”中找准“成果运用”突破口,让调查研究以“为民利民”的姿态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习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成果运用是调查研究抓实抓具体的重要环节,是主题教育落实的关键要点。一项调查研究要真正触及根源问题、反应实际情况、普惠民生福祉,就要在成果运用上做足文章、做实文章、做好文章。要有为民分忧的担当,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多到群众困难多、问题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基层一线,了解掌握实情、关心百姓疾苦、寻找解决办法,始终把人民生活是否改善、幸福与否,作为调研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尺,做到心中有民、调研为民。要有成果转化的实招,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深挖根源、靶向发力、标本兼治,既要有当下解决问题的实招,又要有根源解决问题的真招;既要有重点方面的突破性手段,又要有全面系统的整体性方法。特别注意,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意见建议,务必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措施有力。要建立调研成果运用跟踪评价机制,即时评定调研成果转化效力,不合实际的要及时研究调整,成效显著的要迅速总结经验、全面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委组织部 刘芸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