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主体责任,把主题教育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真正把主题教育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进而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奏好主题教育“谋划曲”。用心精心谋划、准备充分,是开展好此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紧扣主题教育的要求、目标,才能为主题教育顺利开展做足准备、铺路聚力。扛起主体责任,把开展好此次主题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用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一线调研,到为民服务第一线、最前沿,倾听群众的声音、掌握真实的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为开展主题教育打好基础。及时跟进学习,实时关注关于此次主题教育的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入思考、认真研讨,全面学、深入学、透彻学,提前了解要求、把握重点、做好准备。科学制定计划,用心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活动计划、实践方案,为主题教育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此次主题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从上到下的精心组织。组织到位了、跟上了,接地气了、有温度了,方能使得主题教育各项任务推进有序、完成圆满。因此,任务分工要明确,通过因地制宜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等方式,细化实化任务分工,确保工作责任传导有力压得实,工作任务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落。问题导向要树立,坚决杜绝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等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盯紧问题、找准症结、定好方略,让主题教育有成效、入人心。一体推进要突出,“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绝不只是说说,必须贯穿于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全过程,突出一体推进,在相互贯通中学思想、悟原理、知民情、找问题、解民忧,用实际行动奏好主题教育“组织曲”。
二、用好主题教育“新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与媒体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广泛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身处“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党员教育同样需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方式也更要灵活。因此,将课堂搬上“云端”,从而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用好“云模式”、注入“网动力”,拓展党员的学习渠道,让党员能够随时看、随时学,还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富趣味、更加精准的内容,实现从“讲什么就学什么”到“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转变,做到“党员点单、教师配单”,实现党员教育的精准施策和靶向发力,提高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我们党赓续血脉的宝贵载体,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应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员干部耳濡目染品味红色精神,提升思想境界,树立起爱党爱民、甘愿奉献的无私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推动红色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让广大党员更好地接受党性教育,在学习典型中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并不断汲取奋斗力量,着力增强主题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三、激活主题教育“转换力”。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大党员既要在理论课堂中学,也要在实践课堂中练,既要从书本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也要在基层一线磨砺过硬的本领,让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要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多和群众谈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通过走村入户收集群众需求并及时解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从而体现教育的民生意义和服务意义。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本领能力,以勃勃迸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此次主题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用力抓好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要找真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揭短亮丑,不回避问题、不躲闪难题,问题台账找得准、写得实。要挖真症结。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找到问题不是目的,深挖症结是关键,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背后的症结。要解真难题。抓好落实,必须解决人民群众真难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逐步逐个推动问题解决,不因题难而退缩,愈难愈用力,倾力找到破解办法,让人民群众满意。(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水土保持事务中心 任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