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坚持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知行合一,从中掌握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学深悟透,深学争优
毛泽东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学习亦如钻井,井深清泉出,学深才思涌,学深悟透,方能胸有成竹,方向明确,信念坚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学,抓严抓实理论学习,不断完善理论知识系统性、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况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汇贯通。其次要多思多想,学深学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开展读原著、读原文、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交流体会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加强学习和思考,及时掌握创新理论,才能找准方向,真正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及时走出迷雾障碍,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时刻走在前,冲锋在前。
敢于斗争、敢为争先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念、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但现实中不少党员干部存在斗争精神不足现象。如工作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思想上存在“躺平”“等靠”等心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面对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及困难矛盾,主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认为遇到难题、风险难题也有上级组织和单位领导顶着,能推则推,不敢大胆担当作为,缺乏勇毅前行干劲。敢于斗争,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都是在战胜各种风挑战中得来的,是全党全国全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斗争的结果。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新使命、新任务,党员干部更要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精神本领养成,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带头担当作为,敢为争先,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上去。
脚踏实地,实干争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人民的立场才能创造伟业。我们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空谈误国,要脚踏实地,从思想到行动始终保持人民的立场,心存畏民重民、知民察民、爱民恤民、忧民利民、富民强民的意识,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以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做些惠民利民的事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征程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依靠实干。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把使命扛在肩上,实干苦干、攻坚克难、笃行不怠,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默默奉献,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干出实效。(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曹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