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近年来基层开展的主题教育有“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史学习教育等,这些都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党的思想在基层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因此,主题教育中我们应该在理论学习、面向基层、丰富主题上不断下功夫,才能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理论学习不偏不倚,认真领悟精神实质要“透”。每一个“主题教育”都有它贯彻执行的实质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对于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切实弄懂弄通弄透,不能浮于表面、一知半解。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认认真真读原著、读原文,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深钻透。同时,乡村领导干部要带头举办和参加不同形式的研讨班、学习班,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悟,使在思想上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本地其他党员干部掌握要领,更深层次理解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将思想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各项工作有力开展。这样,才不会出现指导基层时乱点鸳鸯谱,无头亦无尾。
深入群众走访调研,贴进基层解决问题要“实”。对于“主题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成果检验,领导干部不能在家闭门造车,将制定实施方案、开动员会、文件读一遍、会后写宣传报道当做该项工作落实了是不行的,而是要深入群众中多走访、多宣传、多调研,多听听群众心声,多收集大家意见和建议,才能及时修正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为下一个主题教育提供更好地经验借鉴。同时,要主动担当,深入群众中深层次、多角度去挖掘和了解实际生活中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运用一切有力的举措为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村级,不断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有效推动“主题教育”往深和实中走。
结合实际丰富主题,工作创新突显特色要“鲜”。“主题教育”从字面来讲,与课堂教育分不开,但这个课堂教育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作为新时代的“主题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实际和本地资源,根据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来制定和谋划符合本地特色的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并将教室课堂搬到室外、群众、田间地头及红色教育基地中,通过主题教育宣讲、大家说、现场比武、微课堂及艺术化宣讲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武装头脑,让大家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鲜”有的特色,充分展示主题教育带来的成效、社会价值及真实存在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将主题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课题来抓,学懂弄透其精髓要义、深入群众中走访调研、多维度创新丰富活动载体,切实让主题教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有机融合、灵活贯通、一体推进。(安徽岳西县巍岭乡 吴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