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调查研究作为抓工作、抓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发扬‘四下基层’传统”;在陕西考察时提出“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防止形式主义。调查研究要防止形式主义,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调研,也要到条件差的地方去调研;既要看“好山好水”,也要看“穷山恶水”;既要看“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方,也要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方。我们不仅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把调查研究与分析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防止走马观花式调研和不求实效的调研。
二、防止只看表象不看实质。一些领导干部把调查研究变成了走形式、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调查研究只是走马观花,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实质;有的蜻蜓点水,就匆匆离去;有的则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一知半解地匆匆而过。这些做法,不仅达不到了解实情、发现问题的目的,而且会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防止“走过场”。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但如果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讲究方式方法,只知道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同志忽视调查研究,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有的搞“作秀式”调研、“应景式”调研;有的在调研中随意增加环节、拉长时间,造成对情况了解不全面、不真实;有的甚至借调研之名行“拍脑袋决策”之实,导致决策失误。
四、防止“报喜不报忧”。有的干部喜欢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把好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成绩,把问题和不足掩盖起来,甚至是歪曲事实、隐瞒真相。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工作认真负责,实际上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如实汇报,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积极回应。既要反映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又要反映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困难;既要有报喜又要有报忧,既要总结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和不足;既要分析原因又要提出建议和办法。(安徽省潜山市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