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俄罗斯普京总统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同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将中俄关系置于本国外交优先方向,这次访问之旅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十年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往来,擘画引领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树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两国相互尊重彼此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实现了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间的和谐共处。在涉及主权与尊严、发展利益与安全关切等重大问题上,双方一贯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战略选择。正是由于两国相互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支持而非“制衡”他国的稳步发展,中俄关系这座大厦才“越建越高、越建越牢”。中俄致力于守护“坚定的相互支持”这一两国关系的核心价值,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互利共赢的前提是合作,合作的结果是共赢。因此,世界各国要想更加繁荣发展,必须同其他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站在世界地图前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国与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深刻互动。中国正在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元首外交引领,主场外交发力,中国朋友遍天下。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仍是金科玉律,“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交往一样,只有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相互斗争、打造“小圈子”只会损害自身利益,不利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察大势者智,顺潮流者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潮流。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当代中国将和平置于外交理念的核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是当代中国的一贯做法。世界各国若想长期和平发展,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摒弃了“零和思维”,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高度契合。“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巨轮才能行稳致远。
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当今世界动荡与变革交织,团结与分裂碰撞,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世界梦作出新贡献。(安徽岳西县中关镇人民政府 徐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