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勇毅前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旗帜鲜明”的政治灵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回望中共一大,一叶扁舟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乘风破浪、劈波前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深深植入到党的基因之中。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从脱贫攻坚战到乡村振兴战略,从习总书记“连成片的足迹”到驻村第一书记“沾满泥土的双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朴实心愿。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真心,把百姓的牵挂始终放在心头、担在肩头,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始终在身边。
牢记“人民至上”,厚植“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如何对待群众的“急难愁盼”,最能体现作风,也最能看出党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好干部中,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践行着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价值追求;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他们的初心感天动地,他们的事迹彪炳史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齐的楷模。奔赴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决不能高高在上背离人民,也不能“高空作业”脱离群众,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群众的所想、所忧、所盼装在心头。
勇于“实干担当”,续写“国强民富”的发展篇章。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民之所盼就是“奋斗目标”。党员干部不能“端架子”“摆样子”,这样和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要多和群众围坐唠嗑、促膝长谈,在基层调研中党员干部要“迈得开步子”,在听群众的倾诉时党员干部要“耐得住性子”,在研究问题时要“蹲得下身子”,在为民办实事中党员干部要“沉得下身子”,在为民服务的时候要多听群众的观点、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规划发展时要有方向,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方法,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产业、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关切事,精准发力、解民之忧,让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符合人民的期盼、回应人民的关切,“零距离”听民声、“快又准”解民忧。(蒙城县许疃镇人民政府 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