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最喜爱、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这其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这是大公无私、乐于贡献,这是“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铭记着、遵守着、践行着。
耳中有民声。基层干部扎根一线,身处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就应多走出办公室,俯下身子去倾听民意,要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最真的诉求,只有了解了群众的所急、所需、所困,我们的决策、办法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起到实效。我们已经“身入基层”更要做到“心入基层”,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对获取到的一手材料认真研判、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部署、工作措施。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深入群众,勇于担当,敢于责任。我们在面对群众有难题的时候不退缩,要敢于担当。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群众的事,都要敢于去做,主动去承担,往往就是一些小事情更能体现出基层干部深入群众的真心。
事中有民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把他高高举起。”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深入基层去走访体验群众生产、生活,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深刻体会到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工作中要奉行“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至上,千方百计为群众“雪中送炭”。基层干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感受。在疫情防控、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一个个“硬骨头”面前,要排山倒海的气势、一往无前的决心,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心中有人民。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践行“心中有民,一切为民”,凡事皆以人民至上,人民利益优先,用“舍我、无我、忘我”的精神胸怀天下,用担当和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无私、无畏、无愧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贵州省从江县东朗镇人民政府 陈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