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指出了中国在新阶段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向外界明确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所要走的道路。我们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实际创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心”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得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十八大以来,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前进,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都是因为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没有改变。做决策、想事情都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党员干部也都深入田间地头,“说方言”“讲土话”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之“心”路我们也应长期坚持,牢记百姓就是“国之大者”。
主动担当作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辛”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发扬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当代“愚公”毛相林,作为乡镇党员干部,他不等不靠,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修筑“天”路,这就是我党干部的生动缩影。正因为有一个个这样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才使得中华民族在风云动荡的世界变局中稳步前行。“官德正,则民风淳,国家兴;官德毁,则民风降,国家衰”。党内政治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党员干部作为先锋模范,要作风端正,敢于担当作为,才能成为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也要不断发扬党员干部挺膺担当的精神,敢啃“硬骨头”碰“硬钉子”。
立足实际创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我国之所以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正是我们没有食古不化,照搬照抄,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将革命根据地从城市转向农村,这都是立足于国情实际,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取得的胜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理,应将因地制宜创新理念一以贯之,巩固好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发展好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仍在探索,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发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牛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