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开雁归,芳菲渐生。这个自然与生命彼此约定的时节,给予我们恒久温暖的力量,正如党的二十大精神,春雨般润泽民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去春光里走走,满眼见春色,心中望长城。
望长城,党建引领,使命神圣。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远眺引起无限遐思,眼前映现的画面是一列列车从黄浦江边缓缓驶入内蒙古大草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引领和关怀下,“三千孤儿入内蒙”,一份份善意汇成党和国家的博爱以及草原母亲的胸怀。同样,“齐心协力建包钢”也是流传至今的历史佳话,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北疆荒漠成为草原钢城,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这些都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宝贵资源,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薪火相传,照亮未来。
望长城,党建引领,同心同向。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记忆的命运共同体。而我们也深刻领悟到“多元”一定是基于“一体”的,这个“一体”是关键核心,望长城的涵义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释,这种意识就如同纽扣,将我们紧紧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共同体。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望长城,望的是我们这一颗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再也不可分割的石榴果。望长城,同样也让我们凝聚起长城般的坚韧以及共同奋斗的力量。
望长城,党建引领,美美与共。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独特性,又有“美人之美”的协同性,从而实现了“美美与共”的繁荣盛景。转身,再次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坚定笃行,万物生长,不负春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委组织部 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