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由来,内在动力和发展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百年求索之路充满曲折。百年风雨跋涉,百年踏歌而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从一穷二白到拥有全产业链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从极端贫困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七亿人走出贫困的泥沼,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发展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更应注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当前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破除一切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机制、发展模式、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创新,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实事求是是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的核心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脱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伟大实践,是原创性的新型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和基本特质。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同于西方绘制的现代化图景,充满基于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而无论何时,实事求是都是不会过时的精神。(刘永鑫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新村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