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在国家发展中起到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的作用,没有人才的国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会无所适度,尤其在国家创新领域,更是难有作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掌握人才方可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效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减少风险,都需要“人才”支撑。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速科技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筑牢人才之基,还要引导青少年们从小做一个栋梁之材,为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有很多城市都在争相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如武汉大力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南京人才落户政策,海南人才引进政策补贴等,都体现了对于人才的重视,也说明了当前我们的国家求贤若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养人才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要大力营造人才环境。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推广竞争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形成“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用”的良好氛围。其次是要完善人才相关政策,让人才的发展有制度保障,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最后是要慧眼识珠,将人才安放到最合适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用好人才是关键。在全力打造人才服务保障最优环境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具体工作中对本土培育的和引进的人才不偏不倚,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根据其所学及个性特点,合理地分配岗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长处,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宽容与鼓励并用。既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实践,也要容许并正确看待他们的失败,为他们大胆干事创业鼓劲撑腰,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创新的活力。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要留住人才,要避免出现重引进轻留住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培养的人才为我们所用。
在我们国家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中,更应该加强干部的培养、人才的培育,不断磨砺人才意志、增长人才才干、成就人才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可用之才。(符运秋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