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文章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六大特性”,为奋进新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伟力。
“科学性+真理性”掌握规律之“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内涵,一以贯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基层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工作中砥砺担当品质、强化担当能力、激励担当作为、树立担当作风,打破“洗碗效应”,防止“鸵鸟心态”。工作之余要善于反思、勇于纠错,将反思所得经验教训融入到下一次工作中,对于存在错误的工作要敢于纠错,及时纠错,认真纠错。坚持科学性与真理性结合,掌握做好做精基层工作的“钥匙”。
“人民性+实践性”打开前行之“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马克思主义最弥足珍贵的一点在于它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片面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砥砺前行一百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息息相关。基层干部应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实践性,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工作中深入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体察群众的困难。“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群众利益无小事,力争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革除危害群众利益的每一处危害。以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性与实践性,打开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门”。
“开放性+时代性”彰显智慧之“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诚然是正确的,但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及时引进“活水”,倾听时代声音,根据世代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常青常新,更针对性地指导我们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结合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将作为智慧之“光”,引领我们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负人民。我们要鼓足干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回答“时代之问”中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 康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