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美丽乡村”的成色和质量。长期以来,基层干部直面“三农”工作,是普及“三农”知识、落实“三农”政策的“主力军”。推动乡村振兴这项崇高的事业,党是领导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少不了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的助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必须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
基层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群体利益交织,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基层干部作为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纽带,只有懂得农业和农村的基本特性,才能够做好“三农”工作。在面对基层群众、服务对象纷繁复杂的利益诉求时,基层干部要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徘徊、挫折面前不退缩,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当好服务群众的排头兵。
基层干部是产业发展的“领路人”。想致富、盼致富是农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是基层干部面临的头等大事。俗话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无论是让“落后村”变成“模范村”的时代楷模王传喜,还是带领群众寻找开启致富之门“金钥匙”的模范干部廖俊波,都告诉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带头致富的意识,要有敢想、敢干、敢闯的进取意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乡村振兴,没有人才队伍会难上加难,走行政职能化,为乡土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规范,化解矛盾,优胜劣汰,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打牢乡村振兴“奠基石”,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更要“留”住人才,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乡土人才队伍,让我们共同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精彩篇章!(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