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今的世代也是一个繁多思想互相冲击交织的世代,无论是时代的科技发展还是世代的理念激荡,中国共产党党史不会变,愈发厚重的它指引广大党员承当历史使命,是党的“戒、定、慧”三学。学好党史能克己秉持党的纪律,能增强政治定力。党的智慧是中国传承的智慧,是中国实践的智慧,无数先贤和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交流中升华的智慧,具有革命的烙印,包含意志与精神,充满了中华民族的味道。学好党史,从中汲取红色基因,才能坚定地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展现出人生的每个时期特有的魅力。
但学好党史不只是学习和看,正如只坚持马克思主义字句的人,不一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诚然史实的学习能直观地看到历史的片段,在基层的党史学习中,直接的史实学习,作为学习手段而言更容易实现,也能明晰地知晓这一段的历史,但与之相对则容易拘泥于其中,对于历史前后则一知半解,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这并不利于党史的学习。党史学习既要党史典故,也要理清脉络,明晓历史事件下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与社会思潮的演变。对于同一社会事件,民众的价值取向具有其特有阶级属性的代表性,某一阶级、阶层、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往往以自身学识和见闻为思考的原点,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作为支持,以达到或者追寻其理想信念或者是政治形式的愿望,乃至于利益诉求等目的,这些无不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社会 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或者部分整体的倾向。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就不能忽略这些,对于历史事件下的前因有了了解,才更能明白在破坏之后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情势下,我国的真正需求,和我们所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在此之后进一步地对史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学习后人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党的历史形成立体的认识,更有助于传承党史的革命精神,汲取红色基因。在基层的党史学习过程中,要同步注重史观的建立,需知所有的“史识”,都是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错误或者模糊不清的史观,只会衍生错误的理解,一旦立场错了,学地越多,危害越大。因此基层的党史学习,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建立正确的史观,在正确的史观引导下,学习党史,学好党史。
但即便是党史学习中对史实的学习,有所偏重也是固有的形式。基层的党史学习,对于党的丰功伟绩浓墨重彩,对于巨大牺牲则容易一边带过。中国在抗战中的卓绝贡献,更是二战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其中的巨大牺牲不止是在凸显中国对于世界贡献,抗战精神更是体现着我国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日本却利用其惯用的战争操作模式和战后错误的引导刻意地模糊了中国抗战与二战的关系,这是不可容忍的。因此要知晓我党丰功伟绩,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巨大牺牲所代表的的精神内涵,从中学习先贤烈士的伟大理想志趣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宣讲过程中注重说明当下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到了历史上的曲折探索往往讳莫如深,甚至避而不谈。正确性地宣讲固然能强化党组织的向心力,让前进的步伐更为坚定,但不清楚知道历史探索的曲折,则少了一份理解,不知为何错,何为错,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时候,则容易避不开错,甚至引以为傲,因此,党史的学习要学正确性,也要从过去的曲折探索中汲取经验教训,让坚实的脚步走在正确的路上,创新的突破避开错误的道路。有些地方会着重强调本土自身的红色传承,英雄人物,这本无可厚非,或者应该积极发扬,但更应注重历史的中立性,人类群众的自我体现,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志向的同时还要了解英雄模范作为常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无限度地升华,神化更是不可取。
最后党史的学习更要学习理论的原著,但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少人读了许多马列的书,甚至能够能大段背诵原著,自诩掌握了知识,其中的智慧理解了多少,不得而知。需知教条的守成者,往往是理论的断送者。在党史的学习中要将解读党的智慧作为框架,熟识党的理论和主张,从智慧角度解读党的历史,进一步明晰我党智慧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清楚认识到我党智慧的特点,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史学习过程中提升党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的向往,让理论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更深刻地融入党员的血脉之中,告别狭隘与自负,脱离低级趣味,走向无私、豁达、崇高,身怀正气,思明荣辱,胸藏韬略。(王彬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清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