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当前农村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要振兴,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充分的证明了,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热爱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驻村工作队伍。各级各部门在选派驻村工作队员的时候,务必要坚持选优配强,切实做到有“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才能迈好“第一步”。
选准“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在全国的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面对全世界最广的贫困面我国曾全力以赴,共计选派了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基层一线挥洒青春的汗水。在这期间,涌现出了毛相林等一大批脱贫攻坚楷模,让脱贫之花也开满祖国大地。现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方才刚刚起步,急需要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勇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干部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当中,才得以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因此,各级各部门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时候,务必严格人选标准要真正选准“人才”,确保被选派到乡村振兴战场一线的“人才”都属于“优质人才”。只有这样,方才让他们在乡村振兴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快扎根、成长、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用好“人才”,抒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同样是以农村作为主“战场”,乡村振兴所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脱贫攻坚之时只多不少。《意见》中非常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需要,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的主要职责是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要想完美的完成组织赋予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们既要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又要下真功、出新招、求实效,把感情融入工作当中,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确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因此,各地基层组织,要明确权责,真正将这些“好人才”用好,才能激发他们的最大作用,尽力抒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护好“人才”,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在选派过程中要坚持后勤保障与考核激励并行、严格管理与示范引领并重,注重对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们的能力提升培训,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约束行为,将驻村结束后的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示范典型树立和引领作用。刚刚印发的《意见》更是将严管和厚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在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生活补助外,又额外增加电话补助,规定了“每年安排体检”,并且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此外,明确了规定了要加大培训力度,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原则上任期内参加不少于1次县级以上的培训,切实提高第一书记对村的履职能力和帮扶力度。各级各部门务必严格按照《意见》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好“人才”,才能让其倾尽所能、担负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吴家强 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