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5月18日刊发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署名文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文章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是思想建党的发源地、古田会议和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所在地,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必须用好这些厚重历史资源。”
文章从全局出发,为福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福建革命历史厚重的实际考虑,我们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一以贯之传承和发扬好,以红色文化为轴心,做好“红色+”产业文章,学习发扬好革命先辈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等珍贵精神品质,立足实际,开拓进取,学好、讲好、宣传好红色故事,用好用活用足红色资源优势,转动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能,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聚焦赓续红色基因,突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我们革命老区的优势在于红色资源多、红军文化底蕴深厚。文章深刻指出,要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传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的重要论述,在对革命旧址群等历史文物的修缮和开发中,按照“适度开发、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持原真性,保存好传统村落的精神风貌。积极完善旅游接待、研究教育、康养游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同时做到“软硬兼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宣传好红色故事,积极举办和承接精品党课、研学教育等活动,打造完善福建全域红色文化产业链条,让生硬的文化活起来,强化人流和信息流支撑,持续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附加值。
聚力产业融合发展,做好“红+绿”产业文章。文章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具有福建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福建的发展必须立足实际,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力,发挥红色底蕴深厚和生态资源丰厚的优势。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沙县小吃、三明林权改革等,这些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和实践之后,抓住了主要矛盾精准发力,打造成的重大富民产业项目。因此,必须持续发挥特色打造赶超优势,围绕“红+绿”充分考察研究,加紧策划实施一批符合各地特点的生态产业项目,因地制宜打造集康养、游乐、休闲、研学等一体的田园综合经济体。在依托红色文化产业,做好生态产业文章,促进产业融合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打造特色产品,组织群众参与,全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强化品牌意识,拓宽营销路径,激活特色产品带动经济的动力。
总之,以福建深厚的红色文化为轴心,写好写活“红色+”产业融合文章,让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转动起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久久为功,为群众提供更实在、更直接、更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揭建南 福建省建宁县客坊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