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对我国的发展远景起重要导向作用,是符合国情、顺应时代的理论指导,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发展社会的生产力,要让创造的活力源源不断地为发展输送动能,实现保质保量保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再次强调新发展理念,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问题。我们要运用好新发展理念这把指挥棒、这个红绿灯,为中国的发展前途厘清方向。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当前创新能力比较欠缺,科创水平总体不高,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创新力量最为基础支撑。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中国发展问题的核心,“牵牛要牵牛鼻子”,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科技成为支撑未来的硬核力量。
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大。我国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程度低,困难贫困人口数量多。早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注重经济增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一味注重速度而忽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会使社会矛盾愈发突出。要坚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背后随之而来的是破坏自然环境的代价。大量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都日趋严峻,人民群对绿色、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共抓共建,“谁污染,谁负责”。
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当今直世界已然成为命运共同体,各国的开放合作是顺应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之举。我国要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扩大开放,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开放水平,争取提升中国在国际中的话语权。
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增大,但区域间分配不公问题较为突出,城市与农村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西部贫困地区与东部差距仍然严峻,改革开放成果分配不均问题亟待解决。应加强分配制度设计,让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相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如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效应,取长补短,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早日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要求。只有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具体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正确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和找对发展着力点,朝正确、科学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奋进,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将思想理论和行动转化为真正的物质力量。(胡映霞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