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既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也能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四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学习“四史”为中心任务,帮助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合格的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
筑牢信念之基。伟大的事业,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推动,新时代有着新的征程,倡导育人者新担当、新作为。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学好“四史”,有利于培育基层党员干部的历史眼光,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提升科学的理论素养。学好“四史”,以史为鉴才能“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在如今这风云变幻国际局势下,保持清醒的认识。
夯实基础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历史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念,为“四史”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基层党员干部能形成怎样的理想信念,是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相一致,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悲欢”、甚至误入歧途,这不仅对于个人是重要的,对于国家和社会,也至关重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政治引导,发挥好这种政治引导功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传播者。
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强化学“四史”的政治性和价值性,以真理性和知识性以科学的知识作为支撑。学好“四史”最大的敌人,就是对历史思考和困惑视而不见,甚至绕着走、躲着走。实现好党史的真理传播功能,教师的素质就很重要,必须提高自身要求,扎扎实实做好研究,既要有厚实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又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实现“术、学、道”融汇贯通,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过硬本领。(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 叶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