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到完成异地搬迁,再到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当前我们正处于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畏艰难险阻的办事决心。影片开始政府建立吊庄基地,号召西吉的农民们移民、搬迁。但飞沙走石的荒漠条件太艰苦,搬迁来的村民第二天就走了一半。马得福用尽各种办法动员大家去吊庄,并帮助村民们留下来,并完成移民的任务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在面临紧迫的任务时,是逃避责任、畏缩不前,还是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置身艰苦的环境,是怨天尤人、顾影自怜,还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些都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要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到了1996年,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福建专家来到村里教村民们种蘑菇,让大家挣到了第一桶金,又想尽办法为蘑菇寻找销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党员干部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要有为民情怀、要谋民生、解民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要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定顽强的信念。影片后期福建的干部们鼓励、带动宁夏的劳务输出,为村里人去福建打工积极创造条件。扶贫政策四面开花,闽宁镇初具规模。张树成走马上任闽宁镇的党委书记,继续三级扬水工程的同时,加强劳务输出、招商引资,闽宁镇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主动报名搬迁,时光飞逝,闽宁镇变得越来越好,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居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就要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真正把上级党委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做好我们本职工作中的小事,把工作当成事业,平凡而不平庸,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我们就能聚沙成塔,奋力前行。(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洋坑村2019届基层党群工作者 江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