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端之年。回顾十三五期间,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一是中国GDP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二是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三是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四是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扩大,“一带一路”成员日渐增多......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更为深远。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规划十四五,如何实现十四五的计划将是接下来几年中国任务的重中之重。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会上,总书记画龙点睛的提出了几个如何实现十四五计划的建议。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自十三五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中国的外交环境也变得更为严峻。例如美国无端打压中国公司,不断地在中国周边挑事,不断地发起贸易战,科技战,使得中美关系低至建交最低谷。再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场史无前例,前所未见的疫情席卷全球,默默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关系。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外交环境并不会有太多改善,为此,中国必须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挑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新的挑战存在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当新形势来临时,中国要把握国际发展大势,同时也要深刻认识中国新阶段的主要矛盾发展。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下,中国要科学应变,善于求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打造十四五期间良好的外交环境。
第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发展而来,主要的目的是将原来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出口)改为以国内消费为主在配合国际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新经济体系。近年来,中美对抗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国内消费,改变经济增长点就是势在必行。(陆德云 三明市沙县高桥镇人民政府)
第三、深化改革与科技创新。中国GDP2020年突破100万亿,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成绩来之不易,可喜可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掉入陷阱,主要还是要靠改革和创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就是不断的改革。只有不断的解放生产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很好的适应变化的形势。创新是社会驱动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但是我们不能骄傲自满,也没有理由骄矜。华为无芯可用不就是因为中国还没有成为科技强国吗?中国能称的上是高科技公司的数量也屈指可数,我们离美国,欧洲,日本的距离还很远,短期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要静下心来,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人才,等待科研成果喷发。
十四五已经向我们招手了,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这一战,再上新台阶。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陆德云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