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进一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态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实”字托底,下好政绩考核“先手棋”。
在急难险重中“识人辨人”。用高质量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突出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避免简单纯粹从“闭门谈话”“查阅资料”中考核领导干部,更要从工作实际中,在大事大非前,在急难险重时,多角度、立体式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扛硬活、打硬仗中看担当作为、察为民情怀、辨立场原则。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识人辨人,选树典型,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彻彻底底、切切实实将“两面人”挡在门外。
在平时考核中“精准画像”。要充分考察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力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与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政绩考核,就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加强对平时考核的结果运用,要着力破除“平时不记账,年底凭印象”的情况。通过开发立体式考核系统,科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分级分类考核,删繁就简、整合优化,务求实效与简便统一,不搞“繁琐哲学”,将日常工作与现实表现相结合,对党员干部进行“精准画像”,防止“一件衣服大家穿”“吃政绩大锅饭”,切实把干部政绩表现考准考实考细。
在乡语口碑中“知事察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通知》中提到,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急难事当作紧办事,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等作为真抓实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干部作风好坏,政绩如何,只有把政绩考核的阵地延伸到基层,下沉到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分析研判、深入群众,强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从乡语口碑中“知事察人”,才能提高政绩考核的精准度。
政绩考核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试金石”“压舱石”,是激励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重要抓手,只有充分考验领导干部在难题面前是否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是否敢抓敢管,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感受人民群众冷暖,才能真正将好干部育出来,选好来,用出来。(刘梅芳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委组织部)